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高地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过农产品滞销以及价格“过山车”等一系列现象。对这些现象,本文作出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文章认为,我国近十多年来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虽然有一定提升,但囿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基础薄弱以及社会容错与宽容氛围的限制,不少信息发布要么缺乏时效性,要么“像雾像雨又像风”,信息引导农业产销的作用大打折扣。快速前行的现代农业“巨轮”要求必须改造或明或暗的“灯塔”,提供更强有力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支持。必须抓紧在战略层面搞好顶层设计,关键是提升四种能力,有效发挥信息在衔接产销中的重要作用,使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高地。
无论是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看,还是从我国的现实需求和发展方向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现代农业,都要紧紧依靠信息在微观层面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在中观层面协调农业各产业与区域发展、在宏观层面支撑适时适度有效调控的独特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3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明确,强化产销信息引导,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这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这一软实力建设,抓紧抢占关乎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这块战略高地。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迫在眉睫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以平衡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点,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农业全产业链信息、涉农信息及相关信息,科学分析、判断、预测农产品市场运行状况及走势,进而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细分市场或产业链条的某些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先提示或警告的过程。在我国农业由长期短缺向主要农产品供求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把更多资源汇集于生产力发展、单产水平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农业由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进程中,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释放生产力活力、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美国在上世纪30~40年代、欧洲和日本在上世纪50~60年代、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进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把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作为一个国家行动选项。可以说,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是每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都绕不过的一道坎儿,我国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从战略层面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已不容等待。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引导农业产销的“风向标”。199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004年以来粮食产量“十连增”,这是了不起的发展成就。与此同时,在2000~2012年的十九年间,我国蔬菜面积扩大了30%以上,水果产量增加了2.86倍,而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市民和农民人均购买及消费口粮、蔬菜、水果的数量大体保持稳定,并没有等比例增长。很多学者认为,近十多年来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口的增加,而短缺时期的刚性需求已不复存在。因此,对于近七八年先后出现的海南尖椒卖难、河南萝卜免费采摘、内蒙古马铃薯滞销等一系列现象不得不作深刻反思。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有效发挥信息在衔接产销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美国、欧盟等国家及区域性组织在农业生产重要节点,都会由官方或相关机构对农产品供求关系作出判断及提示,在引导农业产销关系方面发挥着“风向标”的导向作用。而我国近十多年来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虽然有一定提升,但囿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基础薄弱以及社会容错与宽容氛围的限制,不少信息发布要么缺乏时效性,要么“像雾像雨又像风”,信息引导农业产销的作用大打折扣。快速前行的现代农业“巨轮”要求必须改造或明或暗的“灯塔”,提供更强有力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支持。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调控市场的“坐标系”。农业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行业,包括粮、棉、油、糖、猪等重要农产品以及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如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政府做到在调控农产品市场时“该出手时再出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选择问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能力,这是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基础。可以说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这样一个“头脑”清醒的“坐标系”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及城镇化过程中农业机会成本的客观认识,就容易质疑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的价格水平为什么逐年攀升;如果没有对鲜活农产品季节性波动的规律性认识,就必然质疑蔬菜、水果价格为什么在冬季会大幅度上涨……农产品市场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特殊“翘翘板”,是统筹市民和农民利益的一个重要节点。只有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为调控农产品市场提供一个科学的“坐标系”,才有可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支点,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既保护农民合理收益,又兼顾好市民利益。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宏观经济形势的“量角器”。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非常强调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同时也指出,仅依靠农业来计算社会财富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农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稳定物价、充分就业、贸易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毋庸讳言,因此研判宏观经济形势离不开农业,或者说应该从农业开始。回顾1992年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很容易发现,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准确研判农产品市场形势实际上成了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起点。近些年国内不少权威研究机构已经把农业部编制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作为预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指标,而且由“屡试不爽”进而“津津乐道”。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农业“走出去”和国外农业“走进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如何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不可回避的一道考题。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轮全球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中,极少数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依靠其强有力的市场监测预警水平操控世界农产品市场,从而大“渔”其利。有消息称,仅2007年那一轮世界粮食价格暴涨某国就盈利60亿美元以上,而同期却导致非洲多国发生社会动荡乃至政府垮台。我国作为农业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要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占有应有一席并争取主动,就必须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为国家现代农业建设配上“千里眼”和“顺风耳”,插上“市场的翅膀”才有资格“远行”。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必须搞好顶层设计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已经有了很大起色,主要表现为信息采集已由原来的以生产信息为主调整为更加注重市场信息,信息分析已由原来的以生产形势为主调整为更加注重供求关系,信息发布由原来的统计信息为主调整为更加注重预测预报。但总体看,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散在部门、地方的格局没有变,整体效能远未充分发挥;分割在各环节、过多关注生产的格局没有变,服务全产业链的水平十分有限;局限于农业内部、局限于国内产业的格局没有变,还不足以支撑参与全球农业竞争。因此,必须抓紧在战略层面搞好顶层设计,关键是提升四种能力。
一是加快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信息采集能力。这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在信息化浪潮中和“大数据”时代,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必须把数据采集放在首要地位,没有数据支持的监测预警将成为“无米之炊”。当务之急是对我国农业产业链条进行全方位梳理,围绕科学研判农产品市场形势的需要,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统筹设计农业信息采集体系,做到覆盖全面、口径衔接、时点连贯、数据准确。与此同时,也必须大胆改进信息采集方法,在优化和调整政府部门面向农户开展的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传统方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面向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便捷有效的新型调查方法,探索降低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采集效率与质量的有效实现方式。
二是加快建设以市场为核心的农业研判预警能力。这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的核心和关键。从世界范围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领域都突出了市场这个核心,也就是围绕国内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及走势进行研判预警,这为他们协调国内产销、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主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农产品曾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对生产情况更加关注,对国内情况更加关注,这种思维惯性和工作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改变,这既是我国加强农产品市场研判的重要基础和起点,但同时也是我们的“短板”。必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应该牢固树立市场问题导向,围绕市场进行科学研判,而且要勇于直面不断变化的各类农产品供求关系状况,敢于向国内市场“喊话”、向国际市场放送“中国声音”。
三是加快建设满足微观生产经营决策的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这是检验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的一块试金石。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农民生产经营决策经历了由“找市长”到“找市场”的重大转变,但这个问题至今远未得到根本解决。必须看到,这些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为此付出了极大努力,发布了各种各样的农业信息,但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依然迷茫,从众心理、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依然络绎不绝,不由让人心焦。从国际经验看,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依靠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也要依靠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个层次的信息服务。而且,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微观信息服务也要依赖于农业信息服务市场的快速发育,包括农业中介组织、农业企业等的信息服务往往更贴近农民的生产经营实际,更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英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部门就支持有关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按年度联合编写指导不同地区农民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农民手册》并免费发行,其中对各地区种养什么品种、生产成本及预期收益等有非常具体的测算及预测,农民可以“按图索骥”,简单实用。
四是加快建设着眼全局的农业产业引导能力。这是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一个地区来讲,如何通过提高市场监测预警水平服务特色产业极其重要;对于国家来讲,如何通过提高市场监测预警水平服务核心产业同样重要。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牢牢把握主动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其强有力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引领世界。我国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无论是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还是建设棉花、油菜、甘蔗、天然橡胶等农产品优势区,都必须依赖于强有力的市场监测预警支撑,否则不仅难以引导产业自身及国内市场健康运行,而且很难避免在挺进世界舞台时遭遇“盲人摸象”的尴尬和局限。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必须从现在做起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意义和难度不亚于农业生产某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必须抓住机遇,抓紧行动,务实推进。重点是做好四件事:一要由生产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重构农业信息采集制度。尤其是要加强农业产前和产后信息的采集工作。产前信息重点采集农业投入品、农业用工等情况;产后信息不仅要区分农业生产者价格、集贸市场价格、批发市场价格、超市价格等情况分门别类采集,而且对于消费者行为及不同细分市场情况信息也要充分采集,用海量市场信息支撑科学研判与预警。二要由分散布局转变为整体推进,统筹监测预警工作体系。要从我国农业产业多部门管理、信息多部门采集的实际出发,研究在国家层面建立全产业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的基本架构、发布平台、工作团队及运行机制,实现“一盘棋”对内,一个拳头对外。三要由“包打天下”转变为多管齐下,促进农业信息市场发育。在加大国家层面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同时,必须突破政府部门“包打天下”的传统认识,高度重视基层农业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中介机构、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中的作用,研究制定有关扶持政策,为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和氛围。四要由自发自觉转变为依法推进,加快监测预警法制化步伐。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农业信息采集、分析、预警、发布以及信息市场发育等问题在制度层面予以规范和推进,启动有关立法程序,及早把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
上一条:如何辨别真假土豆种子 | 下一条:昌邑市天地农机工贸有限公司工业将迎来一个黄金10年 |